- 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案【优】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
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形状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
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
师:如果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学生思考一下)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
合作要求: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任选一种)
(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质量简单的化聚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建立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提问: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
板书:吨、千克、克
(1)谁能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说说?
(2)这三个单位从小到大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大到小相邻间的进率是多少?
(3)练习p91 t2
2、举例:说说1克、1吨、1千克的重量相当于哪些物体的重量?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1)一支牙膏重( ) 一提桶水重10( )
一支钢笔重150( ) 一艘轮船重50( )
一袋水泥重50( ) 一台拖拉机重2( )
(2)练习书p91 t3
4、重量单位间的`化聚。
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500千克=( )吨( )千克, 3吨45千克=( )千克
3000千克=( )吨, 7千克430克=( )克
7500克=( )千克( )克, 2吨=( )千
二、综合练习
1、判断题
(1)一瓶墨水重150克。 ( )
(2)一扇门高2米。 ( )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 ( )
(4)一桶水重10厘米。 ( )
(5)杭州到北京长1360米。 ( )
(6)一架飞机重15吨。 ( )
2、单位间的化聚。
7060千克=( )吨( )千克, 1吨340千克=( )千克
2395米=( )千米( )米, 6千克254克=( )克
8040千克=( )吨( )千克, 5千米60米=( )米
3、下面的○里填上〈、〉或=
980千克○1吨 3千克120克○3120克
7吨○6980千克 4千米50米○4500米
6300米○6千米90米 3米5厘米○350厘米
4、应用题
(1)一个煤矿去年日产煤782吨,今年的日产量是去年的4倍。今年每日产煤多少吨?
(2)西瓜专业有8个暖棚,收西瓜7吨600千克。平均每个暖棚收西瓜多少千克?
三、提高练习
有一个台秤,只能称40千克以上的质量。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的体重都在20—39千克之间。你能用这台秤称出他们各自的体重吗?
四、课堂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p55
2、课本p92 t8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⒈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⒉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⒊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⒈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⒉量一量
⑴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⑵汇报结果。
⑶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⑷汇报:2米85厘米=2 米=2.85米
1米1分米=1 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⒊再量一量。
①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②汇报结果。
⒋试一试
媒体出示燕子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⒌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⒍多媒体出示,练一练。
(学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⒎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⒏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一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
教材2-4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呈现一组图画,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数。
故宫占地720000平方米;20xx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
”环绕北京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
提问:这些都 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教师提问:同学 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 比较大,是我们学过过的,你们认识它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索新课
1、复习
(1) 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2) 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 读出下面各数
4958、 3026、4005、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2、认识“十万”
出示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
提问:10张100元是多少元?20张呢?50张呢?100张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提问: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是一百张,那么这一捆人民币是多少元?
收银元员一共收了9捆人民币,共是多少元?
提问: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计数器)
教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3、认识“百万、千万、亿”
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
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课堂作业设计
1. 教材第3页第1题。
在进行练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
2. 教材第4页第2题。
教师要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注意指导学生手口要一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遇到进位问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
3. 教材第4页第3题和第4题。
教师可以补充数数的题目。例如: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四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六千万数到一亿。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从四千六百万数到五千三百万。
4. 教材第4题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答案。如果有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拨一拨计数器,明确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四)思维训练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木块,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这个数?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正确又简便。
(五)课堂小结
老师提问: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 一共有几个?
在这些计数单位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第二课时 人口普查(三个课时)
分课时一 读多位数
一.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
教材第5~7页。
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 重点难点
1. 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 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意义 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意义 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板书设计: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ⅹ毫升。
ⅹ—2/9ⅹ=427
7/9ⅹ=427
ⅹ=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ⅹ14.8﹪=142.08(万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4
小学数学教案06-1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9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4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7-12
小学圆的数学教案04-23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3-31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6-06
小学数学教案【优选】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