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教案

时间:2025-04-24 09:58:42 教案 投诉 投稿
  •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推荐度:
  •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推荐度:
  •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推荐度:
  •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推荐度:
  •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方程》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程》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方程》教案三篇

《方程》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谈话引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3、小结。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

  三、课堂总结

  通过回顾与整理,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方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等式、不等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等内容,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

  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灵活的用方程解答两步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记得这首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请你来接下句

  三只青蛙_________;

  五只青蛙呢?

  N只青蛙呢?

  一首小小的儿歌展示了数学的机智和趣味,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这首儿歌不仅融入了数字,还包含着字母,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今天的课就围绕用“字母表示的数”来展开。

  二、进行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

  (1)同学们想一想,在数学中有哪些地方常用字母来表示?

  生列举: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即s=vt)

  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 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等)

  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a+b+c=a+(b+c)等)

  (2)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3)你们知道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吗?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大家翻开课本71页,抓紧时间做一做吧。生自主完成课本(1)~(4)题。师巡视;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重点说一说表示的意义。

  (5)现在我把第(4)题做一下修改:一台插秧机上午工作5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上下午一共插秧160平方米,问:每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

  算法有两种:其一:算术方法:160÷(5+3)=20

  依据:总插秧数量÷时间=单位时间量

  其二:列方程:x(5+3)=160

  依据:单位时间量×时间=总插秧数量

  观察比较:以上两种解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式。

  不同点:解法一:以已知推出未知,是算术法。

  解法二:把未知数用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同学们想一想,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方程有哪些性质呢?(等式 、含有未知数)

  2、方程

  (1)判断下列哪些是方程(说明理由)

  7+8=3×5 4a+5b a+12=89

  4x=y 3+100>25+y 6+x=0.5×3

  (2)你会解方程吗?从中选择一个试一试。

  (3)如何判断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讨论后得出: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列方程解方程能帮我们很快解决。例如,这副乒乓球拍到底多少元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请生一起看书71页例一:李老师买下面的`球拍,给售货员100元,找回2元,一副乒乓球拍的价钱是多少元?

  引导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自己列出方程并求解。交流解题思路。

  (2)生尝试自主解决例二:相遇问题。师巡视,请生到黑板完成,全班交流。

  (3)练习

  ①练一练1

  ②师展示习题:说出下面每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全班人数;

  (2)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梨比苹果少的重量。

  (3)一辆公共汽车中途到站后,先下去15人,又上来9人,这时车上正好有30人,到站前车上有多少人?

  (4)一本书240页,小刚看了5天,还剩165页没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③课本练一练5

  三、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在哪里?

《方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5 分钟)

  1.列方程

  (1)某数的5 倍加上它的2 倍和是42,求这个数。

  (2)X 的.5 倍减去它的2 倍差是1.2,求X。

  2.育民小学四五年级共植树600 棵,五年级植树是四年级的3 倍。两个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1)画图,找等量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层次练习(15 分钟)

  1.育民小学四五年级同学植树,五年级植树是四年级的3 倍,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300 棵。四五年级各植多少棵?

  (1)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会解答这道题吗?试做

  (3)订正:

  解:设四年级植X 棵,五年级植3X 棵。

  3X-X=300

  2X=300

  X=150

  3X=3150=450

  答:四年级植150 棵,五年级植450 棵。

  2.试一试: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4 倍,妈妈比女儿大27 岁,妈妈和女儿各多少岁?

  学生独立做

  3.小结:解答时,要抓住有倍的那句话设出未知数。看一看是求它们的和还是差,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1.看图列方程125 页3 题。

  完成后交流

  2.对比练习

  (1)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二人从相距112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1.6 小时相遇。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二人从相距112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6 千米,二人经过几小时相遇?

  (3)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6 千米,经过1.6 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总结交流(5 分钟)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方程》教案】相关文章: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案01-29

解方程教案(锦集15篇)10-07

方程式作文06-05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06-30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11-01

方程意义教学设计07-02

《方程意义》教学设计11-13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08-29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07-27

精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4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