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了解和掌握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基础知识。
2、能力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难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学法指导】
1、指导观察图画和形势图等,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教法过程】
1、“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教师可以利用“导入框”提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孙中山像,让学生们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2、“辛亥革命的酝酿”打出《兴中会成立简表》,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革命纲领,兴中会把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这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新时期已经到来了。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要求学生掌握同盟会建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革命纲领以及机关刊物。重点讲述四点:一是中国同盟会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基础上建立的。二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理解。三是同盟会的性质。四是三民主义,与革命纲领并无实质上的区别。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对照讲解,指导学生看课文中“雄鸡一声天下白”的插图,想象涵义,加深理解。并指出,三民主义在当时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后组织讨论“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3、“武昌起义”,了解时间和过程。用“武昌起义形势图”,生动叙述:因新军参谋长孙武等人的意外爆炸事故,引来巡捕,革命处于群龙无首之状态,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于1911年10月10日率领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11日占领武昌,12日收复三镇。10多个省独立,清朝统治名存实亡。
“中华民国的建立”,观看录像“中华民国的成立”,认识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条件。第一,各省独立,清王朝崩溃;第二,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思想基础;第三,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组织基础。
投影“孙中山在总统府门前接受卫兵的致敬”,诱发想象。指出: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应按教材上的内容讲清辛亥革命的直接目标和所达到的直接结果,并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作客观的评价。
5、问题与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
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革命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结束了…建立了…颁布了…使人民获得了…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革命成功了。从最终结果看,…社会性质没改变,…失败了。
【教学后记】: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二、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三、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图片分析法提问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南京又称金陵,自古被誉为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地,有诗为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老师就曾经在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里生活过三年,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ppt展示中山陵巍峨的全貌),在中山陵中葬着的就是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先生,孙先生做过什么事呢?有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教学
1、2分钟快速阅读第一子母,完成老师给出的“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表格,时间、地点、纲领、性质。ppt展示兴中会成立后各地涌现的多个政治团体,思考:处于分散状态的革命团体对革命形式的进展有何影响?(不利于统一的政治活动,因此迫切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组织---同盟会应运而生。)
师: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师:“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小结: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素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9
《出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6
《冰花》教学设计 冰花教学设计12-12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5-24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6-06
教学设计04-19
《īūǖ》教学设计04-10
经典教学设计03-05
(精选)教学设计08-18